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过一句名言:死亡并非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死者眼一闭,脚一祗,走了;但活着的人,却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面对。

死者是生者的亲人,与生者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或是生者今后赖以幸福生活的支柱(物质支柱、感情支柱、精神支柱等),或他们的离去尤其是突然离去,会对生者造成巨大的打击,甚至伤害。他们一时难以接受。

“一个好生生的人,怎么说没了就没了呢?”这是很多突然遭到丧亲之痛的丧属们的心理状况。

所以,一场合格的殡葬活动(仪式),实则是在“慰藉”生者的心灵。慰藉就是安慰、抚慰。比如:殡葬仪式给丧属们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过渡,一种精神上情感上的安慰,现代殡葬服务理论中有“悲伤辅导”一说,就是指的这种安慰等。至于给死者提供安慰,那属于“临终关怀”的范畴。

我曾亲历如下的一幕:

一位老太太得癌症晚期,靠杜冷丁止痛度日,时日不多了。她的那些同龄的邻居们,几乎每天都来她家里,陪伴她。最后的时刻来临了,她事实上已经昏迷了,其中一位老太太附在她耳朵边,对她说:你放心去吧!你的孩子们很能干、很孝顺,他们已经尽了力了,你不要怪他们!你的孙子很乖,这次考试得了100分呢。你不要挂念啊!他们每年会给你烧包(送钱)来的!

老太太咽了气,儿子们哭得很伤心。那些老太太们又说:你们已经尽力了,你们都是大孝子,我们做邻居的,几十年了,都看得很清楚。

这是标准的中国古代式的“临终关怀”与“悲伤辅导”。只是没有现代人给取的名称,也没有那些一套一套的理论论证。中国传统生命文化中所说的“生死两相宜”,“死者安息,生者慰藉”,就是这一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