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仰园是2000年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昌平区民政局筹建并直属的大型植树葬陵园,从地理环境来讲景仰园与十三陵是共享灵山秀水的。传说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登基做皇帝以后(大约在1409年)就开始寻找上好的吉壤,使自己百年以后有个完美的归宿,于是就同军师姚广孝走遍北京城郊(当时燕京),最后来到昌平黄土山前的小盆地,这儿山间明堂广大,群山若封似闭,中间水土深厚,特别是从山势看,左有蟒山,右有虎峪山,前有凤山,后有黄花镇山,正南开口处东西两端,又有两座小山:龙山和虎山,相势而立形成虎踞龙盘之势。朱棣于是就选定了这里作为皇家的陵寝建造了长陵,而后明朝的十二位皇帝陆续葬在这里,前后历经尽三百年,共建造十三座陵园,于是形成了今天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
整个陵区方圆达一百多平方公里,东依起伏的蟒山,西傍高耸入云的虎峪山,背靠层峦叠翠的天寿山,面朝宝山,左右群山环抱。正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灵秀天成。陵区内草木茂盛,灵气盎然,既有山川大聚的龙脉气魄,又有藏风得水的宝密形局。十三陵是世间稀有的宝地,也是逝者回归自然的首选墓葬之灵穴,安息之宝地。
景仰园恰恰座落在十三陵之长陵的东面,景陵的后面,占地450余亩,三面环山,群山环绕,站在景仰园既可以近观金碧辉煌的长陵大殿,又可远眺定陵的城墙古迹,与景陵紧紧相依,日夜与帝王为邻。这里风景奇特,不但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植被长势旺盛,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苍松翠柏,漫山遍野,它们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的树龄,这样的奇观异景在北京城内绝无仅有。景仰园共分六个墓区,分别是福寿园、凤凰园、向佛园、朝翠园、玉珠园、玉带园六个园区,现今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是福寿园和朝翠园。
顺园区主路流淌的一条小河贯穿各个园区汇聚办公区下,一座小桥通南北而把墓区与办公区自然划分,桥下水光粼粼鱼儿若隐若现更为园区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完全符合了陵园中山水相映“山之纳气,水之藏风”这一说法。
沿小河一路上去,一片茂密的果林,分别是桃、李、杏、柿子林,它们是园区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春来野花满山与园中果林竞相争艳,夏有硕果累累甚是惹人喜爱,秋高气爽,红叶满山微风轻戏,秋去冬来雪花飘飘美不胜收。清晨暮晚微风习习,让人感受到人间美景而不知身处何方。体会大自然的真谛,感怀生命的永恒,而让生者为故人感到欣慰与安心。向小路的右边望去是壮观的瀑布,潺潺流水,不急不湍,尽显曲径通幽之感。
顺着小路拐弯就到了福寿园,福寿园是景仰园中开发比较早的园区。在整个园区中朝向属坐东朝西,当你站在福寿园内,背靠蟒山,蟒山山势延缓像一条巨龙盘踞,又似一座大佛仰卧长眠,所以又称卧佛山,前面是天寿山蜿蜒的山脉,层峦叠翠,绵绵千里而不息。
俗话说“来龙去脉”天寿山以太行山为祖龙,它的余脉拱卫众多山峰,朝翠园就座落在天寿山之阳,背靠天寿山,就像坐在一把太师椅上,面前的笔架山又似案几,站在这里可以远眺长陵大殿,定陵大箭楼,虎山。与长陵、景陵为邻,可谓是两位皇帝保驾护航,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再次证明了十三陵地区是风水宝地。一条小河轻轻流过,正所谓前有罩,后有靠。朝翠园属坐北朝南正向。
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再次证明了十三陵地区是风水宝地,既有山川汇聚的龙脉气魄,又有藏风得水的龙穴格局。十三陵是世间稀有的宝地,也是逝者回归自然的首选墓葬之灵穴,安息之宝地。景仰园崇尚载入历史、回归自然,这一独特的墓园文化,给来到这里的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得到海外侨胞、卓有贡献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广泛认同。
让这个与帝王陵为伴、上上选之、回归自然、这一独特的景仰园公墓,给来到这里的人们以深刻的印象,让葬于此处的亡灵永远安息,以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