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生就是一个旅途,有欢笑,有艰辛;有成功的喜悦,还有天伦之乐。”

既然是旅途,那么就有起点,亦有终点!起点是出生,终点既是死亡,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

在佛家看来,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人物中,比如孔子、老子、曾子等,他们看待死亡比出生却更为重要,就拿欧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都如此。

为何他们如此看重生命的结束呢?

在我们国家认为,生命结束使用的礼仪、葬器(棺材、寿衣)、墓地等,都关乎着子孙福祉,以及个人能否安心到达另一个世界,也就是能否顺利投胎转世,甚至到达极乐世界。

殡葬改革二十年左右了,二十年也就是我们古人经常说的投胎转世的一个大概轮回时间,而现在的老人都忌讳、回避这一话题。

因此,关乎老人身后事,我们如何正确引导呢?在和他们探讨这类话题时,要基于平时多和他们聊天的基础上,不能太过突然。老人既有观念早已形成,很难改变,不能强求他们接受。

其实身后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如何离开,二是留下什么。前者包括:离世前,是否还有未能完成的心愿,想见谁,去哪里;离世时,想在家中还是医院;离世后,穿什么样的寿衣、选多大的墓地、想要什么样的送别仪式、遗产如何分配等。其实,后者更加重要,除了留下一些物质当作念想,每位老人都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整理、记录他们的故事,更值得后人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