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柩一段时间之后,诸事准备就绪,就要选日子报丧。报丧能够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典礼了。报丧典礼早在周代的时候就现已形成了。它用发信号的方法把有人逝世的音讯通知亲朋和村人,即便现已知道音讯的亲朋家,也要按例过去报丧。

报丧

不同的当地有不同的报丧方法。在广西一带的区域,按照旧规矩,响三次火炮就表明报丧,这叫做报丧炮,然后派人通知给亲朋。也有的区域在死了人的家中要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为报丧的信号。还有的当地,报丧的人到亲朋家门不能径自入内,有必要要等在门口喊屋里的人,等到他们拿一铲子火灰撒在门外之后,才能够进门报丧。这样做是为了辟邪。也有当地报丧俗规非常严厉,丧家假如死的是男人,有必要由房族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假如是女人,有必要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报丧的孝男孝女有必要头上裹白布、戴斗笠,手拿一条白布巾,跪在娘家人或者是外婆家人前哭报丧事。哭报完后马上回家。当外婆家派人来奔丧,走到村头的时,孝男孝女有必要跪在村边路口哭迎,哭着讲述丧亲的沉痛,哭谢奔丧亲人的一路辛劳,而且给每人递上一条白布,叫做孝布。在东北,是在门外挂纸条报丧。纸条数是以死者年纪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天和地两条。而且他们用死者性别不同来决定悬挂纸条的方位,死者是男性则挂在门左面,死者女人则挂在门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死了人,死者的寿数,是男是女,就知道了。

旧时有些广东区域的人常常骂那些行色匆匆赶路的人是“报死”,由于根据当地的报丧的风俗,报丧的人有必要往来不断急速,不进人家大门,只能在门外大声喊叫,报过丧之后,讨一口水漱口,来驱除不详,然后马上回去。在江浙一带,报丧是用伞来暗示的。报丧的人带着一把伞去,把伞头朝上柄朝下,放在门外,来表明凶信。主人便要请报丧的人吃点心。吃完后问清入殓日期。在把报丧人用过的碗扔到门外,来表明驱邪避祸。在外地的亲人假如收到一封“焦头信”信封的一角被烧焦,就能够知道这是报丧信。在浙江一些当地,死者的家族身穿孝服,准备好菜肴酒饭等在门外,烧一些银锭、草鞋等,这叫做“送无常”。“无常”,就是民间传说的勾魂的鬼。说是“无常”吃了菜肴酒饭,拿了银锭、草鞋后,就不会来打扰死者了。

旧时北京的丧葬讣文是比较严厉的。人死了以后,亲属就要把音讯通知给亲朋。报丧用的讣闻,一般只写亡人生前的官衔、等第,不写亡人的经历和生平事迹。比方“不孝某某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某大夫,其府君,痛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终正寝,距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享寿多少岁,不孝某某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谨择于某年某月某日安葬,叩在乡、学、世、寅、戚、谊、衰此讣闻。某日接三,某日唪经。”最后要在讣告结尾写上“孤子某某泣血稽颡”之类的文字。而我国少数民族的报丧风俗更是别有特色。比方,云南一带的怒族用吹"竹号"来报丧。竹号的数目根据死者的年纪、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未婚青年吹一个,有儿有女吹两个,头人吹三个,巫师吹四个。在中缅、维西一带,不少民族用吹牛角来报丧,也有一些区域的少数民族吹海螺。黎族、滇南瑶族等少数民族用放枪来报丧,假如死者是女人的话则敲锣。在景颇族中放枪的数目还有严厉的规则,死者是男性放偶数,死者是女人放奇数。有关学者认为前两种可能是归于前期的报丧形式,而后两种则是归于后期的现象。在贵州北盘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的报丧更有特色。他们的报丧是丧家请来邻寨的青年,两人一组,手里拄着拐棍,到一切的亲朋家去报丧。当人们见到这样的人进赛,就知道是报丧的人了。

在汉族的观念里,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一起分管沉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