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墓

福建龙岩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新四军老战士。

他在五四运动中受到革命洗礼,创办进步刊物《岩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龙岩县委宜传部长、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暴动副总指挥、第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党代表,领导了闽西农民起义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

邓子恢与毛洋东的初次见面颇费周折。1929年3月,一直在闽西闹革命的邓子恢闻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经赣南杀向闽西、长憋时异常兴奋,他深知红四军的到来将极大改变闽西的局面,便星夜赶往长汀会见毛泽东。还没有赶到,红四军又撤离长汀向瑞金进发。于是邓子恢写信请求红军人闽,红四军决定重返闽西时,毛泽东也回信要求邓子恢务必于5月22日在蛟洋见面。等邓子恢到了蛟洋,红军因战斗需要又向龙岩推进,一心想见毛泽东的邓子恢马不停蹄又奔向龙岩,最后终于在龙门追上了红四军大部队。红军官兵平等,从外表很难辨认出谁是部队的指挥员。经多次打听,才见到了衣着简朴,而威名远扬的毛泽东、朱德。首次见面,举止不凡的毛泽东给了邓子恢深刻的印象。

到了1929年6月底,毛泽东不再扭任红四军主要领导职务,他来到闽西休养,一蹲就是五个多月,特别是在苏家坡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邓子恢与毛泽东交往甚密,朝夕相处,经常在一起探讨马列主义理论和根据地的建设等问题。邓子恢为毛泽东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独到的见解所折服,视毛泽东为师长和益友,毛泽东也非常看重邓子恢。那段时间里,毛泽东不但处境不顺,还患上恶性疟疾,身体肿得很厉害,十分虚弱。身为闽西特委书记的邓子恢对身处逆境中的毛泽东非常关心,托人买来牛奶、白糖,每天炖牛肉汤、炖老母鸡为其补充营养,并我普当地号坏的医生医治。邓子恢与毛泽东不以利交、不以势交,而是行难少中显直情,这样结下的战斗情谊是最深厚也是最牢固的。由于邓子恢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毛泽东渐渐恢复了健康。不久,痊愈的毛泽东精神抖擞地重新走上了红四军领导岗位。1934年,毛泽东随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邓子恢留在了南方坚持斗争,两个人不得不拱手告别,这一别就是12年,直到1946年俩人才在延安重逢,毛泽东高兴地送给老朋友一张照片和一条毛毯。

邓子恢1931年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作,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剩”作战。1935年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领导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参加领导淮南杭日根据地的开辟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历任华中军区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参加领导华东、中原、中南地区的解放战争及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代理第--书记,中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主要负责领导农村工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在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实事求是地提出要“从小农经济的现状出发",也就是从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出发,坚定不移地实行党中央确定的自愿互利、稳步前进的发展方针。在随后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偏差时,提出了一系列调整经营体制的意见,主张建立包括包产到户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然而这些正确主张,在当时却-再被斥为“右倾"、“刮单干风”,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出于-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始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深入调查研究,向党中央直抒己见,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出了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方针,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正确意见,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等。

中国共产党的七千人大会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得到逐步调整。在农村,由原来以人民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以生产队为单位后,农民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于是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又在许多地方自发地搞起来。1961年,安徽省委主张对这种形式进行支持和引导,当时负责农村工作的邓子恢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支持安微省委的意见。

1962年7月9日、11日,邓子恢在中央党校作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邓子恢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做法。他主张要固定所有制,使所有权、生产权、管理权、分配权统起来,都在生产队,使土地、牲畜、大农具都归生产队所有。邓子恢提出要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实行队(生产队)包产,组包工,田间管理包到户;对一些特殊的技术活,可以实行联系产量超产奖励的个人责任制。他不同意把单独干活等同与单干,说:“认为集体劳动就是一-窝蜂,单独干活就是单干,单干就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又说:“不能把作为田间管理责任制的包产到户认为是单干。

为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奉献一生的邓子恢同志,逝世后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墓区。